黄酒桶、“堆肥花园”、实名门禁,看上海智慧如何巧解垃圾分类难题( 二 )

黄酒桶、“堆肥花园”、实名门禁,看上海智慧如何巧解垃圾分类难题

摄影:韩丽媛航天新苑小区位于虹梅路街道西部偏北,于1998年-2000年分两期建成,有550户住户。小区自2018年就开始施行垃圾分类,目前已经将垃圾分类工作详化到“十分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干垃圾回收利用率。

除了“黄酒桶”的居民才思,虹梅街道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漕河泾开发区的科技优势,政企合作,运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分解辖区内产生的湿垃圾。并于2019年6月初,在钦州北路桂果路建立了350平方米的市民环保中心,集中处理湿垃圾,达到“湿垃圾不出虹梅”的成效。

黄酒桶、“堆肥花园”、实名门禁,看上海智慧如何巧解垃圾分类难题

黄酒桶、“堆肥花园”、实名门禁,看上海智慧如何巧解垃圾分类难题

摄影:陈明霞6岁的凌嫣旎今年一年级了,住在徐汇区田林十二村小区。说起小区现在的垃圾厢房设计,凌嫣旎奶奶自豪地介绍,在垃圾厢房创意征集阶段,凌嫣旎曾独立动手完成了一幅立体的垃圾厢房画作,有四分类垃圾桶、石子路、水池......“这些都是她自己想出来的,我们都很吃惊,没想到她有这样的创意,老师看完后就把她的作品交上去,现在我们小区垃圾厢房的一些设计就来源于她这幅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