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攻坚战难在“两端”( 四 )

“早上7点到9点,下午1点半到2点半集中收运湿垃圾,车辆都是全密封的,以确保运输途中不散发异味、不遗漏,以免造成二次污染。”高新区城管环保局垃圾分类指导处处长沈亚明介绍说,他们共有17台湿垃圾专用运输车,日常有13台负责城区范围的13条收运线路,待收集完成后,直接送至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待在中转处理场的两个湿垃圾处理仓进行脱水处理后,再经大型垃圾中转专用运输车辆统一运送至长沙市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进行处置。而干垃圾还是按照常规方法运输。

目前,长沙高新区所有建成区居民小区和农村区域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全覆盖。

【释疑】

过渡期内分好类的湿垃圾如何处理?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难点在于‘两端’。”长沙市城管局市容环卫处副处长曹家贵介绍,前端即居民的社会化分类投放,市民以前养成的投放习惯很难改变,认知上还存在差距;末端即专业化分类运输和处理,垃圾收集后该如何进行处理。

针对部分小区垃圾运输存在的混装现象,曹家贵解释说,由于一些小区尚未纳入示范试点范围,所以在垃圾收集、运输时仍然采用老方法,“目前在试点社区,四类垃圾已实现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到今年10月底,长沙将实现全市633个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