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青春派)( 三 )

修路的种子在第一次进村时便种在了李振华的心里。后来调研中,他也发现,路是制约大山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农货运不出去,客商上门收购价格上不去。“村委一合计,修条好走的水泥路就成了我的第一个任务,先把硬件搞起来!”李振华说。

“知易行难,村委之前难道不知道要修路吗?只是受限于资金和土地。如今虽有了扶贫专项资金,占地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一样是空中楼阁。”李振华说,大山村是山区,人均耕地本来就少,村民仅靠几亩薄地生产生活,修路要占地,很多村民确实难以接受。

“那时候一听到摩托车的声音,我就知道是‘摩托车书记’来给我做工作了。”村民黄维清说,当时新路要占去他家后山的不少地,他坚决不同意,李振华就隔三差五来找他“谈心”。

“那两个月我基本上隔几天就去一趟,两个月去他家不下10次,不让我坐我就站着说,不给水喝我自己带,总算把这位老哥给说服了。”李振华感慨。

就是用这种啃硬骨头的劲头,路修成了。如今,大山村委已修(扩)建硬化道路11条,全长15.8千米,总投资达630多万元。“路好了胆子更大了,今年我打算还种3亩沃柑,到时卖个好价钱。”村民梁少财说,2015年自家种的砂糖橘收了5万斤,当年市场行情非常好,但由于水泥路没有修好,老板进来收就压价,1斤只给了5.5元。2016年,路修好了之后,当年产的6万斤砂糖橘,在市场行情不如2015年的情况下,还卖出了5.7元一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