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诺奖得主“老龄化”问题突现( 三 )
获奖年龄推迟的趋向在生理学和医学领域表现得最弱 , 在物理学研究领域表现得最强 , 在1990年之前 , 超过20年时间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比例在物理学领域仅为11% , 在化学领域为15% , 在生理学和医学领域为24% 。 自从1985年以来 , 同类数字上升到60% , 52%和45% , 如果老龄化趋向继续发展 , 那么到了本世纪末 , 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将会活到领取诺贝尔奖的时刻 , 诺贝尔奖的规则指明 , 科学家不能在去世之后荣获诺奖 。 福尔图纳托和共同作者在《自然》杂志的“通信集”中指出 , 没有一种在更广阔意义的在统计数据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含义 , 他们以“通信集”方式表达了对诺贝尔奖未来的关注 , 然而 , 有一篇题为“诺贝尔奖的延迟”文章未能公开发表 , 获奖年龄的老龄化代表了某种物理学研究衰落的迹象 , 获奖年龄的延迟似乎证实了一种常识性的感觉:要想在基础科学领域获得新的发现 , 科学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 这表明了令人不安和焦虑的趋势 。
“通信集”提醒了人们对另一篇论文的关注 , 一年前 , 《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爱因斯坦之后的科学家才华绝迹了——科学的火焰已经熄灭” , 心理学家迪恩·基思·西蒙顿在文章中指出 , 科学家成为成功的牺牲品 , 为了获得成功 , 他们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和更多时间 。 物理理论和探测仪器的进步使得科学家探测了宇宙的最早时间和最遥远的太空 , 他们的研究似乎“走到尽头” , 难以出现重大的跳跃 , 爱因斯坦一样科学人物“消失了” , 科学家只能做“填补空白”的事情 , 尽可能扩展和诠释现有的知识 , 在既有的专门知识体系向纵深领域拓展 。 人们在1996年出版的图书《科学的终结》读到了类似的观点 , 人们在科学领域难以期待一种变革性的突破、只能期待“渐进启示录” , 人们只能获得一种知识增长、或减少的体验 。
推荐阅读
- Uzi|历届Dede奖得主哪位最实至名归?Dade还是Uzi?
- LGD|《我的世界》:物理学小实验,MC到底是科学还是魔幻
- 二次元|奥运会硬牌得主是老二次元?比赛时还大喊游戏台词,浓度略高
- 金泰相|近九届MVP得主统计显示:Doinb大概率预定常规赛MVP!左手太可惜
- 官宣|真爱or钞能力?榜一与主播终成眷属!神豪一通狂刷博得主播欢心
- 最强答人哪位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未曾获过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强答人答案|最强答人哪位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未曾获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答案是什么
- 天体物理学家构造出:球对称黑洞的近似值,可以研究黑洞本身!
- 从超级计算机到量子计算机的飞跃,或将解开物理学中最神秘概念!
- 诺奖得主“封神”:新显微技术看清细胞内每个细节!独家专访
- 与延寿相关的研究很多,能获得诺奖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细胞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