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换总裁或仍唱“美欧二人转”( 五 )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布雷顿森林机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美欧垄断地位的权力结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IMF还是世界银行,领导人的选择应该是基于候选人的能力,而不是国籍。如果只是单独依据国籍来选择领导人,将不利于这两个机构的发展,同时也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不相符合。”熊爱宗说。

《日本时报》提出,在此次IMF总裁的遴选上,传统的“君子协定”是否仍会延续。今年4月,63岁的美国财政部高级官员马尔帕斯当选世界银行行长,证实了“君子协定”仍旧有效。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大多数国际规则的漠视以及他对欧洲人的蔑视都可能超过预期,而新兴经济体可以联合起来并向其中一位候选人施压。

这一来自日本的观点认为,现在也许是新兴经济体放弃沉默的时候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确定IMF和世界银行领导层的非正式协议已经过时。国籍不应成为甄选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评判标准,更应该看中能力。”

英国《金融时报》也提出,IMF总裁的角逐要真正开放,并择优选定候选人——不管其是不是欧洲人。新任总裁将需要处理来自现有及新兴经济大国时常发生矛盾的压力,同时维护IMF的核心原则,即合作、理性决策与经济开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