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家管理人被注销 中小私募生存困境加剧( 三 )

在此轮震荡拉锯中,私募呈现的特点是:策略优势式微,被迫“抱团者”越来越多。杨振宁表示,进入二季度以后,市场重回存量博弈,规模较大的“大白马”又成主流机构的围猎目标;私募过去精准定向投资的中小市值品种很难出现趋势性行情机会,为了保证自身净值不被主流机构甩下太多,只能被迫参与“抱团”,进而加重了市场投资同质化集中的风险。

而策略拥挤意味着竞争加剧,也是造成二季度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以中性策略为例,私募中国网研究报告显示,中性策略从年初的超额收益,到近期收益回归常态,除受行情影响外,还有机构间的博弈因素扰动。进入策略的增量资金扩大意味着更大的容量要求,策略拥挤意味着竞争必然加剧。而高夏普(基金绩效评价标准化指标)又往往建立在高交易频率带来的低波动和高胜率上,这两点都将在以后对阿尔法收益获取和波动率控制造成难度。

注销数量创新高

从私募机构数量上看,流入在减少,流出在增加。

一方面,上半年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相比去年减少超七成。据私募中国网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备案私募管理人共计484家,而去年上半年新备案管理人共1685家,同比减少约71.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