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拼多多、趣头条、小红书背后的上海互联网基因( 六 )

趣头条把师傅收徒和红包裂变玩得驾轻就熟 。 “有点小红包 , 对用户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加强参与感的玩法 , 也是游戏化的乐趣 , 他会觉得这里面有一些挺好玩的感觉 。 ”谭思亮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在谭思亮看来 , 玩游戏的人和在趣头条刷新闻赚红包的人 , 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 比如:喜欢参与、享受游戏乐趣等 。 趣头条抓住了这个特点 , 并成功俘获了这群人 。

被游戏基因影响至深的人 , 还有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 。

在创办拼多多之前 , 黄峥的身份是寻梦游戏公司的创始人 。 拼多多的雏形 , 孵化自黄峥早期的游戏业务 , 最早的核心团队 , 也是从游戏公司抽调而来 。 一直到2016年11月 , 拼多多才宣布从寻梦游戏完全独立并入拼好货 。

黄峥自己不玩游戏 , 但他研究游戏 。 黄峥之所以“对消费需求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 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在游戏行业的创业经历 。 “0.01元拼iPhone X”的拼团思路 , 跟游戏中“一元夺宝”、“充值送道具”的思路一脉相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