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必须反思文军之死( 三 )

我们还需强调无障碍设施之于残障人群的重要意义,传播残障人士生而平等,与社会中所有人群拥有同样权利的理念。唯有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才能有意识地、自觉地尊重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筑造和维护一个对残障人士友好的社会环境。当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占用盲道的意识,甚至于看到被占用后帮助挪开或者告知相关部门处理,文军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这是媒体传播的责任,也是教育的责任。教育着眼于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着眼于未来。有一位移民英国的中国妈妈,她的两个孩子中,姐姐是特殊需求儿童,妹妹是普通儿童。姐姐所在的特殊学校,会教无语言的孩子一种交流沟通的方法,妹妹所在的普通幼儿园,也会教。妹妹学会后,回家可以和姐姐交流。这令人感触,在发达国家,对特殊需求人群的关照,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目前的中国也有尝试者。北京有一家幼儿园,每年冬季都有一次“苦难周”课程——饥饿日、失语日、独臂日、失明日等,让孩子体验困境中的人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浸润。

无论如何,文军之死是一个悲剧,希望以此为警钟,唤醒社会对残障人群的看见与关怀,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温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