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央企,阳光电源光伏电站投资“大跃进”( 六 )

按照行业内的说法,阳光电源在电站系统集成方面成本控制力极强。所以早在2018年,阳光电源便希望通过下游电站业务打造新的增长点。在去年结束的第三批领跑者中,阳光电源青海格尔木500MW项目的中标电价0.31元/kWh时,是迄今为止,国内光伏项目的最低中标电价;在前不久的结束的齐齐哈尔示范基地的招标中,阳光电源投出了“源-网-荷”0.3元/kWh的电价。与此同时,阳光电源开展了多个光伏扶贫示范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约为385MW。

在今年两会采访中,对于取消光伏补贴,曹仁贤曾云淡风轻的表示,“光伏行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周期,2019年将是光伏平价上网元年。”

在降本能力上,阳光电源可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资金、规模方面却不及央企,这是其将面临的主要挑战。

最令人关注的是,阳光电源究竟是否有足够资金实力承担竞价项目?

根据财报数据,2018年,阳光电源实现营业收入103.69亿元,同比增长16.69%,刚好完成此前立下的“收入过百亿”目标;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1亿元,同比下滑20.95%。2019年上半年预计其净利润在3.14亿-3.52亿之间,同比进一步下降8%-1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