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偷拍偷窥成了产业链,光拆摄像头是没用的( 三 )

需要强调的是,民众应该意识到,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个人隐私泄露的几率越来越大,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新技术本身处在探索试验区,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漏洞,被人利用,这是难以回避的事实。因此,民众一定要提高自我隐私的保护意识。

另外,在净网行动中,应防止出现“把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现象。比如, “一刀切”式地禁止生产、出售针孔摄像头,就未免有些武断。毕竟针孔摄像头只是个工具,被坏人利用了而已。无线路由器、物联网等也都可能存在隐患,总不能也一律禁止生产、销售和推广吧?

总之,谁的孩子谁抱走,谁违了法就法办谁,只有将责权利分清了,才能对黑色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这样才能将“黑产”对新技术、新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

余丰慧(财经评论人) 编辑 汪世军 校对 杨许丽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手机腾讯网立场。版权归自媒体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