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为什么我们从未捕捉到过它的“正脸”( 三 )

黑暗中的阴影

黑洞的概念登上历史舞台源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他的广义相对论 。 根据广义相对论 , 物体质量越大 , 就越能扭曲宇宙结构 , 即时空 。 这种翘曲会产生引力 , 使得周围的物体绕着轨道运行 , 甚至与邻近位置的大型物体发生碰撞 。

当时 , 一个小小的的扰人的细节很是令爱因斯坦不安:根据他的理论 , 如果你将恒星的质量压缩到一个足够小的空间 , 物理定律就会瓦解以形成一个奇点 , 一个密度和重力达到无穷大的地方 。 直至一年后 , 方有其他的科学家证明这并不是计算的舍入误差——实际上 , 这一现象始终在发生:一直都有大型恒星塌陷变成奇点 。

在奇点中作用的特殊力量会产生球形的区域空间 , 其产生的引力如此强大 , 以至于光线都无法逃脱 。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黑洞 。 这个定义暗示了我们在技术上无法成像的原因:它本身不会发射或反射光 。 因为光是我们看见物体的唯一方式 , 所以看到一个黑洞应该是不可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