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子制造业简史:曾与美国同台竞技 又为何被日本钳住咽喉?(13)

为了规避可能到来的反垄断风险,也为了获得来自前沿技术的外溢效应,三星、现代和LG等韩国企业开始在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开设分支机构,并高薪聘请高技术人才,到1995年末,三星电子的海外据点较五年前已翻了2倍有余。

韩国电子制造业简史:曾与美国同台竞技 又为何被日本钳住咽喉?

图10/14

90年代中期是面板行业的第二次衰退周期,三星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选择收缩保命,反而在96年建成第一条3代线,赶上了日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内存和液晶面板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是大多数电子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其特点是抗周期性,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即使行业有周期,但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需品,三星因此将它视作是确定性的机会,并采用了“反周期投资”的赌徒式策略。

这是三星的第二次“反周期投资”。第一次发生在十年前。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三星集团亏损22亿美元,其中三星电子亏损6.6亿美元,负债更是高达160亿美元,濒临倒闭边缘。三星电子断臂求生,裁员三成以上,并处理了120多个非核心资产,负债率终于在两年后从85%下降到55%,成功渡过危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