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长征故事 见证信仰力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五 )

为了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薛贵峰和同事们着意以小切口来展现大主题。“在湖南汝城县,我们翻越两小时山路,去挖掘一张泛黄借据的前世今生,通过官亨村支书胡炳灯和党史专家的生动讲述,再现了党和红军一诺千金、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薛贵峰说,《借据,63年后兑付》一文见报后被广泛转载,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接到采访任务后,采访人员刘泰山从广州驱车300多公里,第一时间赶到粤北南雄市乌迳镇,寻访红军入粤第一仗的现场。车子停在古老的新田村口,村委会副主任李八斤领着采访人员,踩着茅草覆盖的泥巴路,爬上村后一座矮山。当年红军侦察连占领脚下这座小山,分头包抄,一举击溃对面修筑工事的敌军,为后续红军大部队扫清障碍。

“头上烈日炎炎,周边热气腾腾,两座小山头草木掩映,看不出当年两军对垒的激战痕迹,但讲起红军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爱护群众的动人故事,村里老人记忆犹新,饱含热泪。”刘泰山表示,红军长征途经粤北的时间虽短,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永远留在了群众心里。

“追寻长征足迹,见证信仰力量,讲述红色传奇,是增强‘四力’的好机会。”90后采访人员刘佳华认为,“再走长征路”,关键在“走”,这也是此行最大收获。在广西全州县才湾镇才湾村米花山下的红军烈士墓前,刘佳华采访75岁的蒋石林老人,听他讲述一家三代守护红军墓的故事。访谈结束,刘佳华又主动提出到老人家里坐坐,看看他祖父和父亲的遗物;到米花山上走走,看看那些侧壁长满青苔的战壕;到中学里转转,采访老人的孙子蒋明峰对祖辈守护红军墓的认识……“稿子写好后,我发给当地相关同志看看有无表述误差,收到的回复是:‘比我们掌握的信息还要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