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1号登月秘密(八):百事可乐logo差点印在火箭上( 二 )

而他的想法代表了绝大部分对宇宙与人类未来走向极为关心的航天科学家们的心声。是的,地球作为人类的家园,使我们从无知走向规范,从规范走向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周期中,这个伟大的星球一次次改变了生命对于自身命运的认知,而人类作为已知的地球生命最高级的代表,已经能够通过自身的文明科技,去探索宇宙中地球之外的其它区域,包括月球。

在1976年之后,美苏登月竞赛告一段落,人类“探月引擎”一度熄火。

在1990-2010,这20年的人类探月进程中,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强势崛起,令国人信心倍增的同时,也令世界为之侧目。然而,“嫦娥”一次次成功“奔月”,也常常会让我们忽略一点,“探月”舞台上的选手,不单单只有中国。

在这第二轮探月大潮中,日本、美国、欧洲宇航局、印度等等这些新时期的“弄潮好手”,各自又都表现得如何呢?功过是非自有评判,我们且慢慢回溯诸方探月强国各自的历史“高光时刻”。

1998年的美国:兰·宾德的执着与妥协

1998年,兰·宾德摘下了耳机,将他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到了前方的计算机显示屏上,在那上面,若干根线条正在8个图像上来回跳动,而最令宾德在意的是其中的两条——一条黄线、一条蓝线——它们正在推进器温度图上迅速攀升,宾德正在等待两台火箭引擎升温至100摄氏度,好让它们点火起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