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共话:科创引领,新金融企业未来趋势(16)

所以我们后来发现跟不同银行合作的时候,可以根据银行不同的诉求以及我们所擅长的对于用户的了解、用户服务满足的路径等等去设计不同的产品,去满足银行的需求。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跟很大的银行在合作的时候,更多是流量方面的合作,这样其实对对方来说是愿意接受我们独立的平台输送给他流量的。但是如果多一些服务对他来说可能需要的紧急程度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其实还有很多小的银行不仅需要这些流量,其实他们还希望我们提供给他们更多的用户标签,对于用户画像的描述等等。

举个例子我们是跟银行合作,通过渠道追踪包括用户在这里进行留存和长期管理,我们积累出来对于用户的画像标签。比如用户是有车一族,因为信用卡有加油或者车险,他可能对于加油或者ETC有需求,有一些银行在这个方面跟我们合作,因为我们可以把对于用户的了解、对用户的认知,甚至用户风险判断,输出给银行,所以取决于我们跟什么金融机构合作。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合作,不是一上来一家银行你马上知道他想要什么。有时候第一步是从流量开始,然后慢慢你跟他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之后,然后再更多去想他所想的,这样其实变成2B2C的业务。我们通过2C的流量和用户认知,撬动我们2B的合作,不断的变化去推进,这样能够达到双赢。无论是巨无霸的金融机构还是稍微小一些的金融机构,其实我们都有不同的产品去服务他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