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范儿到本土创业公司 印象笔记重组独立后交首年成绩单( 四 )

不过,“B端的决策方式、行为特点、消费特点、行业属性等,对于B端解决方案有(自己的)要求”,唐毅坦言。因此,印象笔记将结合大洋彼岸与中国的具体情况考虑B端的发展方向。

在七周年发布会之前,采访人员注意到,印象笔记开启全新的模块化编辑器公测。经此,笔记内容存储的最小粒度,从一篇篇笔记,变成了笔记内的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内容模块。

印象笔记方面表示,模块化编辑器作为知识图谱技术的基础,可以构建网状存储,为笔记的智能应用提供基础设施。

“智能”的确也正在成为大象行进路上的一块路标。

发布会现场,印象笔记已与清华大学在内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现有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毕竟,“第二大脑”的愿景,亦一直为唐毅所强调。

成立七载,创业一年。这家兼具中国本土与硅谷基因的互联网公司能走多远?同时,两种文化之间又是否充满张力?

“当时还有一点担心,硅谷的企业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会有冲突,我们整合了一下发现不但没冲突,而且特别好。”唐毅如是认为,无论是美范还是国内创业企业范,都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