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高冷”紫禁城 今日网红打卡地( 四 )

2013年,单霁翔提出“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他要求每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久而久之,由于地面十分整洁,游客也不忍心扔了。

2014年,单霁翔又提出“屋顶不能有草”。因为草的生命力很强,屋顶上的草在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就得大修。“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顶没有一根草。”单霁翔说。

除了禁烟、捡垃圾、拔野草,单霁翔还拆除了故宫内破坏景观和谐的临时建筑、把占用古建筑办公的单位请走、清理宫墙之内的私家车、所有国宾车辆停到午门前步行参观故宫……只要是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单霁翔坚持“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用尊严捍卫紫禁城。

由于早期故宫内仅设有几处公共卫生间,门口时常大排长龙,有不少游客一路走一路问,找了数十分钟厕所,最后看着长队叹息。单霁翔说,为了更好地做好游客服务,故宫博物院近年来一直在做“厕所革命”,通过大数据分析,把故宫女厕增加到男厕的2.6倍;为了解决游客无处休息的问题,博物院做了1000多把椅子,又结合环境做了很多树凳,可供11000人坐下休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