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高冷”紫禁城 今日网红打卡地( 六 )

C

宫里的男神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让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复文物的匠人成为不一样的“网红”。

虚拟的数字技术,让游客们探到了脚步和目光所不能及的故宫深处,而真实的文创产品,则让传统文化之美从深宫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单霁翔介绍,到2017年,故宫自主研发的文创产品突破了1万种,收入突破了15亿元。

故宫文创成为顶级IP的背后,研发要去掉商业化,要有创新精神,还要具备“工匠精神”。单霁翔崇尚“工匠精神”,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让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复文物的匠人成为不一样的“网红”。钟表修复师王津甚至凭借这部纪录片,捧回了国际电影节白金奖。

故宫博物院于2013年11月成立了故宫学院,打造了“故宫讲堂”、“紫禁书院”多个品牌,开展社会传播教育;针对青少年,故宫博物院研发了更多实践性的课程,并举办大量的宣教活动。在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故宫博物院通过中英文网站、青少年网站、《每日故宫》等系列精品APP、VR影像、数字故宫社区以及一系列具有故宫文化元素和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新媒体互动手段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播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