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下 无限芳洲生杜若( 四 )

今天在植物学上,杜若已成为了鸭跖草科杜若属的植物名字。杜若有长而横走的根状茎,茎直立或上升,粗壮,不分枝,叶子顶端又长又尖,看上去和竹叶有几分相似,所以也称竹叶莲或山竹壳菜。每逢夏季,这种小小的草本植物就会长出一个蝎尾状的聚伞花序,开出一朵朵清新的白色可爱小花,整个植物虽说看上去也有几分清灵,不过它的小花却没有什么特殊香味了。

紫薇 谁道花无红十日

沿浣花溪南岸下行,浣花溪水与清水河交汇后,锦江南河岸边有一处清静的绿地公园——百花潭,河岸边的绿地中栽植了数百株紫薇,七月下旬,紫薇花开始盛放,透过紫薇花的花影,可以望见南河对岸的散花楼。园内池塘边有一尊“浣花夫人”的塑像,浅浅的水塘上飘荡着紫薇的落花。

百花潭一带自古便是成都著名的郊游胜地,隐居草堂的杜甫就曾写下“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而陆游在多年后回忆起蜀中宦游生活,也曾动情写过“偶为三游群玉府,遂妨重到百花潭”。

“浣花溪边濯锦裳,百花满潭溪水香。”据传,浣花溪和百花潭最早得名于溪边的一池潭水。唐代,溪边住有一民女任氏,虽然家境贫寒,但她生性善良。有一天,一位游方僧人不小心跌入粪窖,人人掩鼻而避时,任氏主动为他清洗污迹斑斑的袈裟,这时神迹显现,这僧人的袈裟突然之间金光灿烂,无数的鲜花应手而生,潭水水面百花齐放。于是,任氏所居的小溪被称为浣花溪,洗僧衣的这一池潭水便是“百花潭”了。再后来,任氏嫁与了高官崔盱为妻,遇成都兵乱,任氏带兵平定,保全成都免遭兵祸涂炭,被皇帝封为冀国夫人,成都民间尊任氏为“浣花夫人”。许多年后,因成都水系变迁,古百花潭已泯灭于时光之中,但百花潭这个古老地名和关于它的传说却一直保留至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