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下 无限芳洲生杜若( 五 )

比百花潭地名还要古老的,却是紫薇花的花名,紫薇是原产于中国的植物,很早便广植于宫庭、寺院与官署庭院之中。紫薇与“紫微”音相通,古人以紫微垣来指帝王的居住之地,所以宫中多栽紫薇花。在唐代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后,便在紫微省中遍植紫薇树。紫微省是唐朝中央政府的办公官署,在紫微省办公的官员被称为紫微郎,紫薇树也成了中央官署的象征。在一个夏日沉闷的黄昏,夕阳下的大唐长安的紫微省中,独坐着一位百无聊赖的紫微郎,他独自面对着庭院中寂寞开放的紫微花,写下了一首这样的诗: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自古以来,紫薇花就相伴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可以说,紫薇花一直是我们最为熟悉和喜爱的身边植物之一。在闷热多雨的酷暑,成都的大街小巷之间,处处都可以见到紫薇美丽惊艳的身影,可以说,紫薇花是陪伴成都人度过整个夏日的花。宋朝诗人杨万里就曾写道:“谁道花无红十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不过紫薇树为我们带来的最大乐趣,却是为它“挠痒痒”。许多成都人都不会忘记,童年时的我们总会轻轻地挠着老紫薇树光滑而扭曲的树干,很快,紫薇树从上到下都会摆动起来,感觉它是很怕痒的样子,难怪成都人会亲切地称它为“痒痒树”。做过这事的人,多年以后,看到紫薇树时,耳边仍然还会回荡起童年时那一串串的笑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