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赋税的起源与发展史,你有了解多少呢?(第八节|隋唐时期)( 三 )

唐朝

隋太原留守李渊父子起兵建立的政权 , 历21帝(包括武则天称帝) , 共290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 为后梁所灭 。

唐朝是在隋末农民起义中建立起来的 , 李渊父子深知百姓疾苦 , 轻徭薄赋是其基本赋税原则 。 唐高祖李渊建国初期颁布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 “有田则有租 , 有户则有调” , 庸是代替力役的赋税 。 但时值战乱 , 仅在关中推行 , 后由唐太宗李世民推行到全国 。 均田制的授田顺序是:承担租庸调的 , 先授田 , 反之 , 后授田;贫穷者 , 先授田 , 富者后授田;无田者先授田 , 有田者后授田 。 地主、农民、奴婢、长工均可授田 。 均田制禁止土地兼并 。 均田制是一项对生产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土地制度 , 唐朝的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 , 这对后世的赋税公平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 唐初实行的租庸调制和过去的赋税制度相比有重大突破 , 主要表现为增加了“庸”的内容 , 即以实物代役制度 , 这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 特别是按自然灾害的程度减免租庸调的规定 , 更体现了统治者的民本思想 。 均田制和租佣调制奠定了唐初的经济基础 , 是历史上出现“贞观之治”的前提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