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科技企业要避免闭门造车 沟通让企业走出盲区( 三 )

提及与城市管理者的合作,柳青和成蕾都认为,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管理思路和特性。“新兴市场面对的城市化压力更大,很多地方的决策者显示出开放进取的思维,实现跨越式的成功规划,经常让我们做企业的也感到惊讶。” 很多城市管理者已经很重视科技和民生的联系。柳青介绍说,目前几十个城市的管理部门和滴滴在展开大大小小的智慧交通实验,用大数据去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比如改造交通信号系统。在试点地区,可以把拥堵降低10%-20%。在云南红河地区,当地政府鼓励滴滴为偏远地区开辟了扶贫专线,让村民方便地来往城镇做生意。“这是我们很难自己想自己做的事情。”

“未来的城市是怎样的?” 柳青和维利都表示,希望智慧城市是有温度的,可爱的城市。“ 今天,我们还需要等车,等公交,等地铁,等停车位——在北京和墨西哥城这样规模的大城市,路上跑的车有三分之一都是在很着急地找停车位。如果我们能帮交通管理部门把这些工具充分智能化,流转起来,那未来的市中心不再有大量的停车场,都在郊区,变成森林,公园,学校。可能你看不到人工智能了,它已经融化在很人性的巧妙的规划里了。” 维利表示,这个愿景正是APEC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