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这么难搞,滴滴为何从不放弃?( 六 )

今年1月 , 哈罗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在杭州、广州、上海、东莞、成都、合肥6座城市上线试运营 , 仅20天的时间 , 用户数就突破百万 , 背靠以“信任”做生意的蚂蚁金服 , 哈罗出行做顺风车业务看起来更为合理 。

4月24日 , 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江涛发布公开信 , 宣布哈罗顺风车拿出5亿元资金成立“顺风绿色出行基金” 。 公开信中透露数据:截止2019年3月份 , 哈啰顺风车的注册车主已经突破200万人;累计发布的订单量达700万以上(2个月左右时间) 。

从订单数量来看 , 哈啰出行和滴滴还有不小差距 , 据柳青在媒体开放日上透露 , 滴滴全天的出行为2000万到3000万单 , 滴滴顺风车的订单量是100万到200万单(/天) , 占比差不多是5%到10% 。 单量上 , 哈啰出行与滴滴顺风车至少有10倍的差距 , 但在顺风车业务上 , 哈啰出行已经成为滴滴最大的对手 。

据36氪此前报道 , 一份滴滴出行内部流传出来的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 , 滴滴全年亏损109亿 。 而滴滴昔日的竞争对手们已经开始盈利 , 神州专车宣布2018年实现盈利2.12亿元 , 首汽约车7月10日宣布已经在上海、深圳实现盈利 , 并称今年要实现整体盈利 , 新加入网约车的小平台也有声称自己已经盈利 , 部分归功于高德、美团的流量扶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