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VS腾讯的世纪之战: Part 1 社交领域的战争( 七 )

2011年10月 , 微信发布了包含摇一摇和漂流瓶两个功能的3.0版本 , 新的手机互动方式结合新的交友方式 , 进一步拓展陌生人社交边界 , 增加了用户黏性和活跃度 , 引发了用户暴涨 。 2011年12月发布的3.5版本推出分享二维码名片添加好友的便捷功能 , 导入线下关系链 。 3.0时代全方位导入了陌生人关系链 , 使微信用户达到一亿 。 也就在这个时候 , 自信的马化腾云淡风轻地对前来采访的财经记者吴晓波说:“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 ”至此 , 微信的地位完全稳固 。

\n

4.0时代 , 形成社交网络 , 开启平台化过程

\n

2012年5月 , 微信发布了4.0版本 , 标志着社交网络形成 , 开启平台化过程 , 更新的主要功能包括朋友圈、API接口 。 朋友圈打造了社交的基于图片分享的社交网络 , 以“图片塑造生活”为设计初衷 , 通过朋友之间的内容传播与互动来增加用户的活跃度 , 保持产品的粘性 。 微信朋友圈延续了微信聊天的双向好友关系 , 只有互相是好友才能查看对方的评论 , 使人际没有二度关系扩散 , 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 至此 , 微信社交格局基本确定 。 开放API接口功能 , 指微信支持从第三方应用向微信通讯录里的朋友分享资讯、音乐、摄影等消息内容 , 开启了微信的平台化过程 。 2012年7月 , 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内测 , 至此 , 微信聊天、公众号、朋友圈形成信息传播的闭环 。 微信公众号采用的是订阅-推送的模式 , 其设计初衷“让创造价值的人获得价值” , 通过搭建服务性平台 , 连接信息的供求两端 , 消除信息不对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