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造”,好戏在后头!( 二 )

上海发展制造业的思路一直很明晰:上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产业“链”的高端和“质”的高端,都是应有之义。

在今年7月17日举行的上海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再次明确提出,聚焦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成效。

上海谋求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和产品的高端化的思路,在很多细节上有所折射:7月18日,李强调研浦东临港地区。在位于临港产业园区的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李强说,集成电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市场前景广,产业潜力大。希望集成电路企业抓住发展机遇,集中攻坚“卡脖子”核心技术,在追赶比超中走到行业前列,实现更大发展。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应用牵引,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当天,在承担着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李强说,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体现着高端制造的能级水平。要保持实干担当的作风和集体奋斗的精神,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

不难发现,李强此行所到之处有个共性:无一例外,都属“国之重器”。早在去年,李强曾明确表示,外界一度争论的“上海要不要制造业”,是一个伪问题——应对当下及未来的经济转型及国内外竞争挑战,上海作为昔日的制造重镇,依旧离不开制造业。真正的问题是,需要怎样的制造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