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有哪些变化( 三 )

监测表明,随着疫情减缓和猪价上涨,以及疫苗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养殖户仔猪补栏积极性明显恢复,初期的恐慌情绪明显缓解。专家表示,在实施非洲猪瘟分区防控的大背景下,要引导养殖户消除惧养心理,合理安排生产,控制补栏和养殖成本,合理补栏、适时出栏,防止盲目压栏和追涨。养殖户要注意改善防疫条件,规模化养殖企业更要把生物安全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养猪场升级改造忙转型

从某种角度来说,非洲猪瘟防控成了生猪产业转型的动力。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全球生猪产业大会上,俄罗斯农业市场研究所首席分析师丹尼尔·霍特科介绍,在加紧非洲猪瘟防控同时,俄罗斯国内生猪存栏一直在增长,进口量所占比重已由2008年的45%降到了2018年的4%;今年俄罗斯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已经占到89%。他认为,中国生猪养殖业在能繁母猪生产率、饲料转化率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非洲猪瘟防控将促使养殖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我国生猪养殖量占全球一半,养殖场户中99%以上是中小散养户。这些散养户防疫意识普遍不强,生物安全水平不高,大多有用餐厨剩余物喂猪的习惯,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同时,我国居民喜食热鲜肉,大量生猪长途调运,增加了生猪运输车辆、贩运经纪人的带毒传播风险。”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说,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在有关部门政策引导下,生猪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养殖的绿色化、集约化趋势明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