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有哪些变化( 四 )

本轮生猪产业转型恰逢环保政策趋严的大背景下。为保护资源环境,南方水网区被规划为生猪养殖约束发展区。农业农村部着力推动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绿色化发展。江西省分宜县把全县生猪养殖划分为2个禁养区和8个可限养区,出台补偿奖励办法。经过整治,目前完成了1857家生猪养殖场关停拆除,416家养殖场生态化改造。当地还建立了畜禽规模养殖审核备案管理制度,并配套产业转型资金,重点在养殖户的产能提升、产业转型、就业帮扶上发力。

养猪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猪周期和非洲猪瘟叠加,无论散养户还是规模养猪场都在寻求集约化发展。面临资源约束、市场波动、疫病等风险,养殖场对配套环保设施、优良猪种和防疫技术等需求十分迫切,这也是长期以来的“痛点”。针对上述问题,各地畜牧兽医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推广高效实用饲养技术,以养殖场生物安全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养殖户发展现代家庭牧场。

屠宰业淘汰落后促提升

我国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与上游2600万家养殖场、下游530多万家猪肉生产加工企业和餐饮服务场所相比,屠宰企业是产业链的关键点。采访人员了解到,我国屠宰行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总体不高,现有1万多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中,年屠宰量在2万头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仅占不到25%。在疫情发生初期,相当数量的屠宰企业尚不具备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同时,屠宰环节官方兽医数量严重不足,实际缺口较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