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涨的中老年社交市场,等一个「张小龙」( 三 )

“网瘾老人”争做Social King/Queen 。

文 | Tech星球   李晓蕾

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变成了“网瘾少年” , 将交际圈迁移至线上 。

50岁的钟梅触网初体验是微信 。 除了向通讯录已有的亲友发起好友申请 , 加入各种亲友群、老乡群外 , 钟梅的微信好友来源就剩“牌友”、“歌友”和生意上的顾客 。

2016年 , 微信支付逐渐扩散到四五线城市 , 无现金支付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 钟梅为自己的店铺贴上了支付二维码 。 但渐渐地 , 微信已经从收款工具变成了“时间收割机” 。 钟梅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微信上打麻将、聊天、拼购 , 她的观察是 , “多半人用微信来聊天 , 唱山歌、打麻将 , 剩下的都是在做广告、网购拼单买东西 。 ”

从市场上社交产品类型来看 , 更多创业公司及互联网企业 , 将主要目光对准Z世代(95后及00后)用户 。 声音社交、灵魂社交、匿名社交场域厮杀、监管 , 状况不断 , 而无论从数量还是声量来看 , 中老年人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 , 除登顶微信小程序月活榜的有声影集“小年糕”及专为广场舞大爷大妈们设计的“糖豆广场舞”外 , 其他产品均未破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