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疾病:妥协共生,还是顽抗到底?( 四 )

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动物都有疾病耐受性。过去,人们通过深入研究免疫系统而研发出抗病免疫疗法(disease-fighting immunotherapies);现在,大家希望能通过类似的方式一探机体的耐病机制。正如Ayres的小鼠实验所示,特定种类的补充剂或许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作为体内微生物组的一部分,小鼠体内的细菌已被证明能帮助宿主耐受疟疾、沙门氏菌和肺炎感染。

“生病时,我们都得感谢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我们也一直认为这是应对感染的唯一、至少是最主要的方法,”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学专家Ruslan Medzhitov说,“直到最近我们才意识到……原来还有另一种耐受机制帮助我们应对感染,我们不再试图摆脱这些病原体,而是做出某些生理上的改变,使身体接纳病原体。”

初识动物耐病性

直到大约10年前,动物的耐病能力都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万幸的是,植物学家们并没有忽视这种生理策略。例如,19世纪末的一项研究中描述道,同样是感染了叶锈病真菌,有一种小麦作物就比其他感染的小麦作物长得更好,产量也更高[2] 。20世纪到21世纪的后续研究表明,除了用免疫系统来抵御感染外,植物还能通过内在的方式来忍受感染。这些在植物身上取得的发现让研究人员不禁怀疑,动物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耐病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