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腈技术国产化破冰 “卡脖子”将成历史( 三 )

2018年己二胺、尼龙66切片报价分别一度超过8万元/吨、4万元/吨,涨幅分别达到2.5倍和1倍。但由于被核心原料己二腈卡住了脖子,产业链利润分配都掌握在国外上游公司手中。

市场预计2020年,我国己二腈消费量将达到38万吨,其中尼龙66消费己二腈在35.7万吨左右。

技术国产化终获突破

中国市场巨大的缺口让国内外厂商都跃跃欲试。

事实上,己二腈国产化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但由于技术和资金门槛极高,迄今为止,能对垄断格局形成冲击的厂商还未真正出现。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石油辽阳分公司曾引进2 万吨/年己二酸催化氨化法生产己二腈,由于成本高,2002年停车。2015年8月,山东润兴化工首次尝试自主技术生产10万吨/年己二腈,结果在试生产时发生爆炸,该项目至今仍未有重启的计划。

在多次尝试未果后,已二腈技术国产化终获突破,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技术”,在2015年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并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