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溺水,何时不再是夏暑之痛( 三 )

“印发《告家长书》,校讯通发短信提醒……该做的工作都做了,然而学生溺水事故还是未能杜绝。”海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为防范学生溺水,他们制作了公益广告在当地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播发,并让学校通过校讯通向家长时常发送提醒短信。针对留守儿童,他们要求基层学校老师上门家访,一定要与家长面对面沟通。

“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很紧张,早早就与相关部门联系加强监管,可溺水事故还是防不胜防。”该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多环节掉链子,孩子游“野泳”难防

事实上,减少儿童暑期溺水风险的关键环节,除了儿童自身外,还在于学校、家长和设施防护,只有环环责任到位,才能减少悲剧发生。可在现实中,这些环节往往不同程度地“掉链子”。

“缺乏安全意识,许多监护人监管不到位。”郭敏曾参与一项关于校园安全与青少年权益维护的项目调研,她发现,儿童溺亡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农村的现状是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孩子留守。老人往往缺乏安全意识,对孩子的监管常常不到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