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溺水,何时不再是夏暑之痛( 四 )

“你留意下会发现,这些溺水死亡事故大多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和学校老师管理的时段。很多溺水学生的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去向。”郭敏说。

“为了生存,我们也是没办法。”在工地打工的姜峰告诉采访人员,他和妻子长年在外打工,7岁的儿子就被送到乡下由爷爷看管。爷爷奶奶主要是给孩子做饭,至于其他方面,老人们并没有想那么多。

郭敏无奈地表示,留守子女溺亡事故所占比率较高,很多时候是由于孩子没人监管,另外,相比城市的孩子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留守儿童多生活单调,加之天气炎热,孩子们在水塘中玩耍就成了暑期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年迈力衰的老人寸步不离孩子,也难盯住孩子戏水。

谈起近几年来接触的多起学生溺水事故,海口120调度科科长张彩云心痛不已。她坦言,从多起溺水事故来看,农村发生事故的数量明显高于城市。“城市拥有众多经营规范的游泳池,配有救生员等。而农村孩子想要消暑,大多是三五成群去游‘野泳’,安全没有保障。加上地处偏远,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力量短时间内很难迅速到达现场。”

在她看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差,孩子们只能在一些无人管理的小水塘、水库游泳嬉水,危险系数大大增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