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古早味”( 二 )

寺庙坐北朝南,呈回字形,由前殿、正殿、后殿及左右护龙构成,是典型的中国古典三进四合院之宫殿式建筑。庙宇盘龙飞凤、色彩瑰丽自不必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寺庙前广场上的铺面石。粗略一看,除了多了些斑驳的裂纹,和普通的石头没什么差别,但是背后的故事着实令人感叹:原来,这些是泉州花岗岩,是当年福建人渡海来台时压稳船舱所用的压舱石。200多年来,经历天灾人祸,寺庙经过多次重修,但两岸同源的香火未曾断绝,一直延续至今。

从龙山寺出来,往东200米,就到了剥皮寮历史街区。红色的砖墙,古朴的木材,雕花的窗棂,这里保存着完整的清代街道风貌。吕阿昌医生宅、凤翔浴室、长寿号茶桌仔店、秀英茶室……这些建筑和店家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朴实典雅之美。游客最青睐的取景地往往是拱形的“亭仔脚”,也就是海南、福建等地常见的“骑楼”。方正厚实的骑楼柱古香古韵,色彩鲜艳,立身街头,来一张具有纵深感的照片,满满的怀旧风味,难怪许多文艺青年都会到此拍照纪念。

要是说庙宇和街巷还难以品出古早味,那接下来的青草巷则可以带给人久久不能忘却的甘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