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啤酒,如何撬动节会产业( 二 )

“青岛啤酒已经坐稳了国内啤酒节领军者的头把‘交椅’。它是一个极为开放且极具号召力的文化IP、产业IP,也是节庆产业中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业内专家表示。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首届青岛啤酒节上,采访人员看到,百余名各类服务人员严格执行集会管理制度,卫生、安保、售卖人员均统一着装。与其他品牌的啤酒节相比,呼伦贝尔首届青岛啤酒节场地不算大,但服务确实可圈可点。呼伦贝尔首届青岛啤酒节有关负责人坦言,“必须做到最好才对得起青岛啤酒节多年的品牌积累”。

无独有偶。在江西九江举办的青岛啤酒节上,主办方不仅准备了高质量的啤酒、美食,还组织了大量高质量的文化演出。

“青岛啤酒节已经作为一种成熟模式向全国输出超过15年了。要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需要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探索节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青岛啤酒节的品牌自觉。其道理与青岛啤酒自身的发展相同,不仅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变化,更要做好市场细分,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青岛啤酒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超级爱惜品牌“羽毛”外,青岛啤酒节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非脸谱化”。根据举办城市特点,青岛啤酒节有时主打“草甸星空”主题、有时凸显古城古建等地域文化,有时邀请梨园名角来场戏曲盛宴,有时又为年轻消费者开个电音专场,如此多元的“面孔”在国内节会产业中并不多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