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协同发力助崛起( 九 )

两大工程降临宜昌,让峡江小城实现向中等城市,再向大型城市的跃升:葛洲坝工程,宜昌城区人口从17万增至35万;三峡工程,再将城区人口增至180万。

2012年6月,宜昌迎来腾飞良机,省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时光流逝。7年后的今天,宜昌交通四通八达,两江四岸融会贯通。车过东山隧道,豁然开朗。版图酷似蝴蝶的宜昌新区在峡江两岸铺就,“一带、多廊、十片、多中心”的结构布局初具规模。

“前几年,大家最关心的是这条河什么时候能下去游泳。”宜昌市夷陵区冬泳协会会员张江凌说。

张江凌所说的这条河,是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曾经污染严重。如今,各项游泳邀请赛在此举行。黄柏河的变化,得益于宜昌重大改革项目——长江宜昌段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

“长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一场大考,宜昌责无旁贷。”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

立规矩。建立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指标考评体系;划定生态管控“三线”,其中生态功能红线区占全市国土面积49%、大气环境红线区占16%、水环境红线区占3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