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数千亿的海上新“三峡” 会否重蹈光伏行业“大跃进”( 十 )

林伯强对1℃采访人员说:“在电价(每千瓦时0.85元)的鼓励下,肯定会出现抢装的现象。”

身在行业一线的张成林对此深有感触:“时间有限,开发商都希望越早开工越好,我们现在赶着出货。”

但对于海上风电“大跃进”,国内某风电企业的一位高管持有谨慎的态度。“抢装本质上就是抢电价,但是没有两年艰苦的准备时间,谁敢开工。”他在接受1℃采访人员采访时举例说,“目前,海上风机技术尚未成熟,此外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异常复杂和繁多。”

相当于陆上风电和光伏电站来说,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年,海上风电的建设周期更长。一般来说,海上风电建设周期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周期是光伏电站的十倍。

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担忧的是,在这次海上风电密集性核准下,可能会重蹈光伏行业“大跃进”的覆辙,并带来一系列问题。他们表示,海上风电不少新的技术和产品尚处于应用的初期阶段,其可靠性仍需更长时间验证,不排除个别新产品会出现质量风险。类似的质量问题,已经在光伏行业出现。

广东省发改委在2018年出台的《关于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办法(试行)》指出,目前,“海上风电开发难度大、风险高、投入大、要求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