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阵阵还是 “夏雷”滚滚 ——上市公司“爆雷潮”的深思( 二 )

一、宏观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原先政府过度干预的模式,日渐暴露出弊端——给予国有企业较大的信贷支持,却导致非国有企业金融信贷受到严重约束;不当的产业政策刺激,重复低效的投资而引发产能过剩等。正是如此,政府目前正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好宏观调控,渐进地退出干预。但这对原先高度依赖政策支持的企业来说却是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在当前减税降费的背景下,政府补助的减少直接削弱了部分企业的收入来源。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对部分重资产行业冲击巨大。重资产行业通常包括汽车业、工业、能源业等,这些行业的共性就是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开发、生产成本,并且投资回收期长。而这些行业由胜转衰的转换点并不能被快速准确地识别,这导致前期部分企业盲目乐观地向重资产行业拓展业务,进而引发财务负担加重,经营亏损。

我国金融市场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融资渠道缺乏多样性、金融机构缺乏成熟性、监管部门缺乏有效性。传统的贷款渠道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约束;上市筹资渠道在核准制占主流的情况下,仍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发债筹资缺乏流动性,难以满足资金周转需求。此外我国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机构、审计机构、做空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总是事后诸葛亮,一旦出现风险暴露,便飞速下调评级,进一步恶化企业经营状况;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对于财务造假缺乏敏锐的识别度;我国目前仍然不允许做空,但是根据境内外经验,做空机构常表现出更强的风险预判能力。例如前些年,浑水机构对辉山乳业发表做空报告,直指其财务造假。监管部门缺乏对资金流向的管控,特别是对供应链金融底层资产的真实性核查能力有待提升。今年7月,承兴国际伪造应收账款形成的供应链融资事件便引发了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强烈质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