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赢下商标“打假”诉讼案,“九粮液”败诉赔900万( 二 )

有律师界人士就此在接受财联社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五粮液商标官司打了6年主要还是因为此前对淡化驰名商标的案件审理缺乏重视,这类案件没有先例,有一定的难度,此次最高法的判决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对此类似案件审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诉讼过程一波三折2013年3月,北京一中院受理九粮液、九粮春案件后,通过审理,于2014年1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认定滨河集团生产、销售“九粮液”、“九粮春”酒产品的行为不侵害“五粮液”、“五粮春”商标权。

五粮液集团不服该一审判决,于2014年2月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诉,北京高院于2016年5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在一审、二审均败诉的情况下,2016年11月五粮液集团向最高院申请再审,最高院于2017年6月裁定提审本案并中止原判决执行。

2017年11月23日,“九粮液”、“九粮春”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开庭审理。2019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认定“九粮液”、“九粮春”侵权的再审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滨河集团使用的标识是“滨河九粮液”“滨河九粮春”、“九粮液”、“九粮春”,其中“滨河九粮液”、“滨河九粮春”的“滨河”二字较小,“九粮液”“九粮春”三字较为突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