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全覆盖"满月":想租房需承诺分类( 四 )

从那时开始,原为多稼居民的黄建明就在临时投放点“上岗”了,直到7月5日前后全部拆迁居民搬离。他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他出生于此长居于此,2008年就开始在街道、社区做志愿者,是去年动迁10月份搬走的。和他情况类似的志愿者还有五六位,大家轮流排班。来扔垃圾的老街坊看到他们在旁监督,一般都能理解与配合。

不过,尽管做了很多宣传工作,还是有不少人确实弄不清怎么分类,特别是开始实施的阶段。每当遇到“乱扔垃圾”或“垃圾混装”的情况,黄建明就和其他志愿者伙伴们一起,现场戴上手套打开垃圾袋,进行分类教学。“我们态度很好的,笑脸相迎笑脸相送。”黄建明说,“这样多分几次,他们也学会了,下次来扔的时候也不好意思不分类了。”

作为小东门街道的共建单位,极链科技的年轻员工们起初也是摸不着门道。担任公司党支部书记的刘羽丰说他也头皮发麻:这么大一张垃圾分类图,怎么搞得清楚啊。

但是从这一个月的情况看下来,“这事做得挺有魄力”。刘羽丰表示,首先是办公室同事脚边的垃圾桶全部收走,在茶水间设立了分类垃圾箱。而在实施过程中,这个平均年龄为90后的群体是非常自觉和积极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