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庐主人 成都少城“活字典”( 六 )

按八旗律令,满蒙人不得与汉人通婚,奎木特22岁那年,与一位家住三道街的镶蓝旗满族女子成婚。婚后育有两子一女,长子在辛亥革命时投身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会,住新津留有与孙中山的合影。奎木特40岁时念子心切,从成都前往新津看望,孰料途中遇雨,染伤寒,不治离世。

那时,拉木尔羊角的父亲杨炳新年仅12岁。

到杨炳新这一代,几乎没有什么生存技能的八旗子弟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饷银不能按时拨下来,许多旗人仅留一二间房以蔽风雨,其他的房屋低价出售,以维持起码的生计。一些练了一身武功的旗兵,当了武术教练,有文化的则选择去学堂做了教书先生……不得已,有的家里将每日三餐改为两餐。

这个时候,精明的山西典当商人聚在少城门外,开了好几家大的典当铺。

八旗后裔中,家道没落的妇人断了生计,举众迁到真武宫(今八宝街)租房栖身,直到全国解放后,仍有不少旗人在此以卖针线、凉粉、烤红薯为生。

1944年,拉木尔羊角来到人世间。那时,他的家从少城里的东二道街搬到了少城里的另一条“官街”长顺街。此间为度时日,父亲变卖了原来的宅子,一家在此靠租房居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