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捐献,散落浏阳的村落样本( 三 )

怎样才能成为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的志愿者?严柳英先是到村里咨询,得知不能办理手续,她又到镇上了解,被告知只有浏阳市才能签署相关的协议。

严柳英谁都没告诉,自己搭上大巴车,到了60多公里外的浏阳市。与浏阳市红十字会沟通交流后,她签下了一纸协议。“开始老公和孩子都不理解,我做了一年多的思想工作。”严柳英坦言,自己一再保密,签署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协议的事情,还是被村民知道了。

“老人家都很忌讳谈到死亡,总觉得不吉利,提前做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的计划,估计他们会更忌讳。”可让严柳英意外的是,开始反对自己的家人慢慢改变了观念,村委会将自己的这一举动进行了宣传,村民很坦然地接受了这样的行为,现在还有一大批村民来参与,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

发展

71岁的老人要捐遗体,直面“死亡”不再是忌讳

如果说严柳英让“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的种子在高田村萌芽,那么,71岁的赵光兴和妻子张国莲,便是这一场村民集体签署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协议活动的“催化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