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观察】嘘!请不要打破历史的沉寂( 三 )

不文明行为仍随处可见

除了张贴在各个显眼地方的文明标语,在馆内每层楼的大厅都可见一名佩戴印有“文明劝导”字样红袖标的工作人员。那些追逐打闹的小孩、倚靠踩踏栏杆的游客都是他们细心提醒的对象。此外,每一个展厅内还安排有一名秩序员负责提醒参观者调低说话音量、关闭手机闪光灯、收回想要触摸文物的手……

让人唏嘘的是,《工人日报》采访人员在一楼大厅转了几圈发现,那些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似乎对一些参观者并没有起到提示作用。粗略统计了一下,当天来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中,青少年人数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喧哗吵闹的声音很大。以至于身处博物馆之内,感觉与游览诸如洪崖洞、磁器口等网红景点并没有太大不同。

来往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仍然随处可见。

尽管展厅不止一处标有不能使用闪光灯的提示,但伴随着快门的咔嚓声,仍有强光不时闪过。“现在情况比前几年明显好些了,但还是有人使用闪光灯。我们只能在巡视时,看到带着相机和手机的参观者就多提醒一下,眼睛盯紧一点。”一位工作人员说,许多文物对相机闪光灯“过敏”,尤其那些年久的书画、古籍善本、织绣品等,经多次闪光拍摄很易造成严重损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