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女的“太阳帽”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古代美女的“太阳帽”

古代美女的“太阳帽”

古代美女的“太阳帽”

羃?

古代美女的“太阳帽”

透额罗

□赵柒斤

暑天来临,看到大街小巷美女们纷纷撑起遮阳伞、戴上太阳帽,便想起南梁文学家吴均的《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其四):“妾家横塘北,发艳小长干。花钗玉腕转,珠绳金络丸。羃?悬青凤,逶迤摇白团。谁堪久见此,含恨不相看。”诗中的“羃?”,就是我国公元三至八世纪流行的出行帽饰。

“羃(古同‘幂’)?”的本意泛指一切覆盖下垂的东西,如马车上悬挂的帷帐、植物垂下的枝蔓等。而女子戴在头上用以遮蔽面容的布帛,因垂于脸周,故称为“羃?”,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晋代。训诂学著作《小尔雅·广服》谓:“大巾,谓之幂”。也就是说,“幂”就是古人覆盖在头上的一块大布巾。传说“羃?”作为一种面衣,最早是西北骑马的少数民族男女为遮蔽风沙侵害而制,一般为黑色遮面布帛。南北朝各民族大融合之际,随丝绸之路上往来西域客商及北方少数民族频频南下、入主中原,羃?也随之传入中原。《旧唐书·李密传》曰:“乃简骁勇数十人,著妇人衣,戴羃?,藏刀裙下,诈为妻妾,自率之入桃林县舍。”说的是隋末瓦岗寨首领李密巧妙“换装”逃脱唐高祖李渊派人追杀的故事,说明隋朝女子戴羃?已很普遍。《旧唐书·舆服志》接着说:“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多著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