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映玉:焊接宛如绣花 助力“华龙”腾飞( 三 )

如今,这种一次性成功通过“魔鬼焊接”工序的操作方法已成为标准流程,其他同事只要按照这一标准流程来操作,合格率也能达到100%,同时工期由10天缩短到7天。

创新无涯 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2017年12月21日,由东方电气制造、运往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的国内首堆首套第三台“华龙一号”ZH-65型蒸汽发生器在东方重机发运。

其实在“华龙一号”项目的制造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台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封头疏水管的焊接,是整个核电行业内的焊接难题。由于是有限空间作业,焊缝所处的焊接位置非常不好,4根管8条焊缝,每条焊缝周长不到8厘米,白映玉精雕细琢,像绣花一样用了6个多小时才完成。用白映玉的话说,“干完活回家辗转反侧了一晚没睡好”,第二天传来PT探伤一次合格的喜讯让白映玉悬着的心落了地。之后,白映玉对操作流程和要领进行归纳总结,做成画册形成标准进行推广,让该工序后续3台产品都做到了探伤一次合格,同时,焊接时间也缩短到了4个多小时。

“我理解的创新,是要归纳总结工作经验,还要推广出去,让其他人也能够接纳。”白映玉说。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白映玉认为更要让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