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婴幼儿奶粉市场难做 业内称八成辅食企业亏损( 九 )

“原来行业没有标准,后来政策突然对镉含量进行限值,导致当时市场上在售的很多产品下架,100多家企业受此影响,一些企业干脆就直接退出了。”李国勇说,原料批批检测对企业检验检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设备、人工、耗品、检测都是成本。”

江西采薇实业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华新向新京报采访人员证实了李国勇的说法,“行业现在不赚钱,生产要规范,成本在增加,市场拼服务,各项都要投入。”

据华新介绍,辅食新政没有给行业留出过渡期,导致当时货架上的产品直接不合格,市场也出现了恐慌,连合格产品也被退了回来。此前为压缩运费和采购成本,江西辅食生产企业多从万载、铜鼓一带采购大米。新政出台后,为保证产品镉含量不超标,企业纷纷转而采购东北大米。运费、价格的提升以及检测费用的叠加,使成本上涨了25%-30%,“但市场价不好提,门店和顾客都不太接受调价,能涨个10%就不错了”。

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李国勇认为,在行业门槛提高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会自动退出市场,行业水准将得到整体提升,“国产辅食也会走奶粉一样的发展路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