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造中的“生态关怀”( 四 )

2018年7月1日,历经四年建设的江湛铁路正式开通运行,结束了粤西地区不通高铁的历史。这条铁路在江门段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河村河心沙洲上,有一个中国最大的天然鸟类栖息区域,以各种鷺居多,还有稀世的丝光椋鸟、大山雀、白胸翡翠、珠颈斑鸠等40余种3万多只鸟类。

整座岛独木成林,几百年过去了,古老的榕树依旧茂盛,鸟声依旧嘹亮。而它的核心区距离江湛铁路线路只有800米,由于地形所限,作为广东省首条直接连接珠三角核心城市与粤西地区的高铁线——江湛铁路需要从这里经过。

为了保护小鸟天堂,铁路部门在江湛铁路筹建之时就严把环保关,首先在距离上保证不干扰鸟儿的繁殖栖息环境,其次是不影响鸟儿的生态行为。

从新会站往南行驶不过几分钟,就可以看到一道金属质感的蓝灰色拱形长廊覆盖在铁路上,这就是江湛铁路上的全封闭声屏障,相当于一座桥上隧道。拱形全封闭声屏障全长2036米,主要由拱形钢构架和特制的吸声板、隔声板组成,能最大限度减少列车运行噪声。

据中铁四局负责这一标段的总工程师李建强介绍,“开始设计时打算采用地下式及桥梁加全封闭声屏障方案,但考虑江门的特殊地质条件,地下方案造价比地上方案大很多,同时安全性上,地上桥梁+全封闭声屏障方案明显优于地下方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