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实干 攻坚克难( 三 )

湄潭翠芽、兴仁薏仁米、玉屏油茶、威宁马铃薯……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贵州打造出了一批农业经济品牌。然而,当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老办法已经难以为继。

2018年初,贵州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短短一年,贵州牢牢把握好农业产业革命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形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践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全省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785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7万亩。

去年,普定县将韭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10万亩韭黄全面替换低效农作物,1.3万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的老乡们,闯出了一条山地立体生态农业路子,实现了从“为吃而生产”向“为卖而生产”转变……

目前,贵州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实现100%建制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合作社技术团队覆盖。今年以来,全省筛选出茶、食用菌、蔬菜等12个特色产业,打造属于贵州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