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赶超 勇闯新路( 二 )

曾几何时,这里人进湖退,生态恶化;现如今,生态和发展双赢,成为贵州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地处长江、珠江上游,作为“两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生态,贵州义不容辞;贵州属典型喀斯特地形地貌,生态脆弱,保护好生态,任务艰巨。

如何守好、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发展思路日渐清晰:“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守着绿色青山苦熬’的穷路,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

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大生态上升为全省战略部署,与大扶贫、大数据并列为全省三大战略行动;连续10年举办生态文明论坛。

既在“守”上下功夫,更在“治”和“管”上做文章。贵州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印发《贵州省环境保护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向污染源“宣战”。此外,贵州取消对部分贫困县的GDP考核,增加生态考核指标权重;率先在全国开展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损害终身追责等改革试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