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赶超 勇闯新路( 六 )

为填饱肚子,村民开垦荒地,水土流失加重,石漠化程度加深。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生态恶化与贫困加重就此陷入了“死循环”?

当时,老陈和几个村民率先转变思路,尝试种桃树。1994年,第一批树苗开花结果,老陈的3亩桃树赚了5000多元钱。

种桃能换来真金白银的消息渐渐传开。至此,梭筛村民开始“一个石窝一棵树”的种桃历程。很快,村民种出的桃树渐成规模,绿了山头。

种活了桃树并不是万事大吉。缺乏技术怎么办?县里组织专家来培训,同时还带队出省学习。运输困难怎么办?政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修起硬化路和林间便道。市场打不开怎么办?政府协调注册商标、成立梭筛桃园产销协会,建设电商平台。

目前,梭筛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飘香省内外。普定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吴大鹏说,在治理荒漠化过程中,普定引导、鼓励和支持治理项目区群众投身石漠化治理,并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发展生态经济结合,在努力“造青山”的同时,最大程度为群众发展生态产业“铺坦途”。

大数据让生活更便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