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在中国市场光环褪色,半数巨头退场,这三类企业渐成主导( 五 )

事实上,电商冲击的不仅仅是外资企业,本土企业也一样面临危机,但正是在线下零售业人人自危的压力之下,本土企业的优势开始凸显。

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指出,本土品牌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存活,其普遍的优势在于灵活、敏捷的运营模式,“它们普遍搭建了精益、跨职能的组织架构,无需等待多级讨论和上报审批就能立即采取行动,边测试边学习,吸纳他人之长,为自己所用。同时,深耕本土市场,了解周边消费者需求,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航向。”

3

本土品牌主导资本游戏

2018年以来,中国零售市场则掀起了第二波更为密集的外资撤退潮,这一次是更大规模的亏损和转让。

2018年7月,乐天集团将余下乐天超市转让给物美,此前已将72家门店出售给山东利群。据悉,乐天百货在2016至2018年间连年亏损数百亿韩元,亏损情况在2017年萨德事件后更趋恶劣,甚至有12家欲出售的门店无人接手。

2018年12月,法国欧尚将中国区业务全部托管给大润发,并接受阿里的新零售数字化改造。资料显示,自2011年起,欧尚的扩张速度就明显放缓,新开门店数量急剧下降。

推荐阅读